天天热门:疫情台灣余楓教你30歲以前必須學會的5個理財觀念
2022-12-26 21:58:30 来源:

理財重要嗎?余楓從兩位朋友身上,得到了答案。

王哥月薪60000元,算是中高薪階層。可惜的是,王哥拿到薪水後,都把錢花在買奢侈品、吃山珍海味、還卡債等。到了月底,55000元已悄悄流失,只有5000元存進銀行。結果人到了30歲,想要成家立業,卻發現銀行存款少得可憐。


(资料图)

大華就不一樣了。雖然月薪只有40000元,但好在會省吃儉用,每月花在飲食、日常用品等等的開銷,只有20000元。換句話說,一到月底,大華仍有20000元可以放進銀行,也有更大空間去投資金融商品,不到30歲已經擁有穩定被動收入。

這兩位朋友的故事告訴我,除了找到高薪工作之外,如何花費、節省、投資也注定了我們的財富最終能剩下多少。

而這,就是有沒有理財的差別。

懂得理財,我們的財值。即使遇上緊急事件,或者是公司倒閉而突然失業,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也能有一筆應急錢應付緊急狀況。

但是,許多人可能會認為,理財離自己很遙遠,只是高淨值人士的專屬遊戲。

事實上,理財和高淨值從來都是因果關係。懂得理財,才會變成高淨值人士;而不是成為高淨值族群後,才開始學習理財。

至於理財難不難,我的答案則是「不難」。下面和大家講講30歲以前必須學會的5大理財觀念,培養好了,就離財富增值不遠了!

觀念1:拒絕胡亂花錢

這是理財的基本步,聽起來很簡單,但卻是很多人的弱點。特別是剛出來社會的年輕人,很難克制住自己的消費慾望。

我步入職場的前半年,都把一大半薪水,花在購買消費品、和朋友出去玩樂等。那段時間總是認為,反正是自己的錢,而且也有能力賺錢,所以可以盡情消費,不會有任何愧疚感。

但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似乎都是月月清;而同期出來工作的朋友,都說已經有了一筆存款,開始規劃人生較大的支出,比如買車、去一趟遠程旅行。我卻似乎還在原地踏步。

原來「有錢就花掉」的心態,正在慢慢透支我的未來人生。

為了跳出這種消費怪圈,我在理財規劃師的建議下,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消費方式。在每月初都會先規劃當月預算,將收入妥善分配到生活必要支出、儲蓄、投資、玩樂等項目中。

之後每次花錢時,都盡量不要超出設好的預算。

在花錢之前,我也會思考這筆消費是不是真的有需要,或是純粹為了滿足我個人的消費慾望。

這種「提前設定花錢底線」和「消費前先停一停、想一想」的作法,為我克制住揮霍的習慣。而且,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該吃吃,該喝喝,該消費的都照常買了,銀行戶口的存款也在直線上升。

觀念2:增加收入

除了規劃預算,達到「節流」的目的,我也開始思考如何「開源」,為自己增加收入。畢竟,我們可以省下來的錢是有限的,但是可以賺取的錢是無限的。

所以在「節流」過後,如何提高收入是我們該努力的方向。專業技能、知識都需要時刻強化,才能幫助我們變得更有價值,在職場升職加薪,或是增加更多的賺錢機會。

除了正職,也可以培養第2項技能,例如寫作、烘焙、設計、考取保險證照等,利用副業來增加收入。畢竟在這個世代,副業賺錢已經成為「剛需」,只有開拓多元收入來源,才有應付任何突發狀況的能力。

空閒時,也可透過多閱讀來增加思想深度。閱讀雖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幫助收入增長,但是累積知識、拓展眼界,長久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有所提升。能力升級了,升職加薪自然就會到來。

觀念3:準備應急基金

疫情發生的這一年多,讓很多人失去了收入來源,更意識到原來「銀行存款才是生活的底氣」。居安思危、積穀防饑聽起來老掉牙,但是假如不想被意外狀況打倒,就得提早做好理財和儲蓄。

在收入穩定時期,開始建立應急基金,確保緊急情況來臨時,可以在一至兩天內取出應急的錢。最好能確保應急基金總額,至少相等於6個月的開銷。

比方說,你每月平均開銷有18000的話,那麼應急基金裡至少要有18000。這麼一來,一旦突然失業或者收入中斷,都不至於驚慌失措。

應急基金並沒有固定的設立方法,有些人會存放在家裡的保險箱;有些人會投資在信託基金;也有人則繼續存在銀行。

坦白說,建立應急基金,很考驗個人毅力。我最初執行這項計劃時,只連續維持4個月就中斷了。不過那時疫情還沒殺到,所以沒有任何危機意識。

疫情爆發後,報紙上都是收入中斷、生活艱難的新聞,我才意識到應急基金的重要性。而且,未來還充滿變數。

觀念4:規劃保險

天有不測之風雲,我們無法確保每一天都平安無事。所以規劃保險,在發生意外時為我們轉移風險便非常重要。

觀念5:學習投資

除了把錢存在銀行,我們也可以嘗試投資在不同金融商品。

為什麼需要投資?這是因為銀行存款利率已處於偏低水平,特別是自疫情爆發以來。

換句話說,存款增值的速度,恐怕會跑輸給物價漲幅。這也是大家常說的「財富縮水」。

关键词: 疫情台灣余楓教你30歲以前必須學會的5個理財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