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信公话亭全面提供限时免费拨打服务|世界热闻
2023-05-17 17:07:57 来源:科技集结号

上海正在借助公用电话亭这一陪伴了市民近百年的城市资源,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周全的公共服务,让公话亭这一方寸之地成为传递城市温度、守护城市安全的支点。

今年517世界电信日期间,上海电信宣布“公话亭限时免费拨打”服务进一步扩展至全市区域内的近3000台公用电话机上,为市民和游客提供3分钟市内/国内免费通话。市民和游客也可通过上海电信公用电话机免费拨打110、120、119等应急电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提供限时免费通话和应急通话服务的同时,上海电信也在积极推动公用电话亭数字化升级。升级后的数字公话亭可为市民提供“一键叫车”“15分钟生活圈”“12345手语服务”“一键通”等便民服务。目前上海电信数字公话亭已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82个街镇,上海电信计划 2年内建设1000个点位,服务全市600万老人、2500万市民群众。

限时免费通话服务扩展至全市

5月15日,上海热力四射,气温噌噌上升,最高温度达到34℃,妥妥的夏天既视感。

中午时分,上海新客站人潮如织,烈日之下推着行李箱、扛着背包的行人步伐匆匆。这里也是上海电话亭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在偌大的上海站南广场,十多座红色公话亭静静伫立在这里,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没想到上海还有这么多的公话亭”,刚乘坐高铁到达上海的张先生说道。这是他第一次来上海,走出车站就看到如此多的公话亭,他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打卡。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上海的公话亭还非常贴心。在公话亭的上方,“人民城市为人民、电信公话免费打”的醒目介绍吸引住了他,这是上海电信提供的“限时免费公用电话服务”,为旅客提供每次3分钟的市内/国内免费通话服务,游客根据语音提示可以方便地拨打被叫号码。

“刚到上海就被‘暖’到了,虽然现在手机非常普及了,但是人们难免会遇到手机没电或者不小心丢失等意外情况,有了公话亭提供的3分钟免费通话服务,足够向家里人报个‘平安’。”张先生说道。

据悉,早在2019年10月,上海电信就在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上海新客站等交通枢纽开放了公用电话限时免费拨打服务,为旅客提供每次3分钟的市内/国内免费通话服务。如今,这一便民服务举措进一步拓展覆盖至全市范围内,上海电信在全市区域的近3000个公用电话机全面提供限时免费拨打服务,更好满足市民、游客的临时通信需求。

据介绍,免费公用电话现在有两种拨打方式:方式一,摘机后拨打“58773456”接入号,根据语音提示拨打被叫号码;方式二,1600个,超过一半的公用电话机已升级,市民和游客无需拨打“58773456”接入号,可直接拨打被叫号码。用户可根据公话亭中的提示贴进行拨打操作,享受限时3分钟的免费市内/国内通话服务。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街边的上海电信公话亭免费拨打110、120、119等应急电话。即使现在手机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公用电话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托底服务,为保障市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积极贡献力量。

构筑守护城市的安全网

可限时免费拨打3分钟、可免费拨打紧急电话,数量众多的上海电信公话亭堪称是市民和游客们的“强大依靠”,满足大家对于基础通信和应急通信的需求。

其实不仅于此,公话亭这处方寸之地,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对用户越来越友好,不断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温暖和胸怀。

众所周知,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服务好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协助其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已成为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中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使命。

作为本地运营商和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上海电信不仅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推出适老化服务,助力银发一族跨越“数字鸿沟”,而且借助饱含底蕴的传统信息设施资源,聚焦服务模式创新和数字化应用创新,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推动传统公话亭升级,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变身成为数字公话亭,就是上海电信祭出的重要举措之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字公话亭出现在上海街头。开放式设计、红黑色调搭配,让数字公话亭更具时尚感、现代感,而在内在功能方面,除了提供3分钟市内/国内免费通话、拨打应急电话等服务之外,数字公话亭还提供“一键叫车”“15分钟生活圈”“12345手语服务”“一键通”“AI照相馆”“免费充电”等便民服务,尤其是对于不擅长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非常友好,为银发人群提供各种生活便利。

根据计划,上海电信将在2年内建设1000座数字电话亭,拉起一张守护城市的安全网,服务全市600万老人、2500万市民群众。目前,上海电信数字公话亭已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82个街镇200多个点位。

不断焕发新生命力

公用电话在申城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上海市民。

上海最早的公用电话亭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从早期安装在电话局所内,向旅馆、茶楼、酒馆、码头、车站等公共场所蔓延。而到上世纪50年代,传呼公用电话开始在上海出现。

进入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市民对于电话通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投币式公话亭、磁卡式公话亭相继在上海亮相。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公用电话的服务网点、装机数量和通话总量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之后,随着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城市街头的公用电话亭从“红极一时”转向“门可罗雀”。在很多城市,公话亭已经默默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上海,公话亭一直与时俱进,转变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角色,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1年,首批数百个WiFi电话亭悄然在淮海路、人民广场等都市核心区域“上岗”,后来蔓延至全市范围内,在3G时代为市民在街头上网提供了多一重选择。2020年,一些经过改造、搭载了5G小微基站的公话亭出现在淮海中路、黄陂南路等闹市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电信5G网络覆盖质量。

与此同时,公话亭也通过不断升级,变身成为悦读亭、美术亭等等,成为城市文化展示平台、便民服务窗口,也成为魔都街头艺术与温情的存在。

融入上海文化、推动数字普惠,上海街头的公话亭,用一次次转身,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