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更新,“天马行空”也有转化率
2023-06-17 17:02:18 来源:文汇网

长宁区武夷路,商铺林立、门庭热络。闲逛之余,独立设计师“心欣组合”常为寻一处歇脚地颇费思量:进店铺坐不好意思不消费;坐门口怕影响人家生意。如何从有限的公共空间挖掘休憩之处?在武夷路所属的华阳路街道,一场“社区焕新计划”让她们的“头脑风暴”成为现实。

这几天,“社区焕新计划”的优秀提案在武夷路城市会客厅展出。它们出自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志愿者的手笔。华阳路街道社区自治办主任黄琼介绍,计划初始自去年9月,集聚东华大学、社会组织等设计力量。导师团评选出10个优秀提案,今年预计落地的4个提案已完成两个。


【资料图】

“心欣组合”提出的“循环坐垫”方案就已实现小规模“投产”:街道下辖居民区志愿者利用废旧衣料编织坐垫,放置在街区台阶、花坛边,或由街角店家摆放在适于休憩处。颇具艺术匠心的坐垫串联起一处处零星的公共空间,“作为歇脚处的提示,也让人们愿意坐一坐。”

简单的城市微更新会让小区域变得非常有吸引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说,“社区居民以及公众参与度很重要,多元主体的集思广益既指向形成需求的最大公约数,也意味着部分天马行空的好点子能够转化为设计中的亮点。”

转化

诚然,诸如“社区焕新计划”之类的项目让各方资源的接驳更为便利。但业内人士指出,如何提升创意的转化率,尤其让来自高校的好点子落地,把年轻人的想法真正注入城市更新值得思考。

老社区安阳小区,有一长条被绿植覆盖大半的墙——空间安静但略显单调。东华大学学生经调研提出,能否在墙面安装折叠凳,设计成涂鸦小人的样式,提亮小区色彩。黄琼说,方案兼具功能需求和颜值考量,但墙面和居民区建筑之间有一条通行道,该设计会妨碍机动车通行。

这是一个无法落地的好创意,也是多数学生方案的桎梏:想象力有余,考虑周全度上稍欠。起初,黄琼对学生方案的转化率也颇有疑虑,后来发现不失惊喜。

比如有社区计划增加儿童友好装置,只能想到购置滑梯。学生调研后发现,小区带娃老人占比不少,提出了代际共享的设计方案,在装置中集合儿童嬉戏和老人休息的空间,“这个设计目前已纳入居民区精品改造项目。”

提案招募方,长宁区社趣更馨营造中心主理人许引兰说,街道选中该创意后,由‘社趣更馨’提供图纸、材料方面的建议,最后交付社区具体落实,“好创意需要政府机构的支持,也要专业机构实打实的托底。我们通过对材料、工艺等建议以及沟通协调,推进好点子变成金果子。”

如何利用好看似无法落地,但不乏创意的点子?

提案导师团成员宋树德阐释,“社区焕新计划”是让设计主体自己到街道、社区进行调研形成选题,“对比直接交给专业设计机构来做,学生的想法可能并不是针对一个场景,或满足某个功能的设计,甚至无法通过专业机构的初始讨论,但这些想法或许能为街道开拓治理思路。”

“最终的设计往往综合了众多方案的亮点,比如学生提供的某一个小想法,集合起来整个方案的亮点就会非常多。”邓智团认为,城市微更新最终目的是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中的重要指向是对人际交流的提升。诸如此类的集思广益,能够在物理设计层面集聚更多人性化的因素,让整个社区变得更温暖。

反哺

居民区一度为组织什么样的居民志愿活动颇感烦恼,通常的方案是“清洁社区卫生”“协助维护道路秩序”。街道成立了商户联盟、志愿者联盟,但平日里除了坐下来开对接会,谈谈各自需求,似乎很难翻出新花样。

“循环坐垫”打开了新思路。居民区“编织队”的志愿者阿姨们一听方案,格外热情,一会儿就织出精致的样品:低调不失大气的颜色,丰富的拼接图案。方案设计师说,“她们一直在催第二期何时‘投产’,还说自己没发挥好,要一展绝活。”

编织队的热情让黄琼灵光一现:座垫能否成为商居互动的礼品,加强他们的情感联结?

城市微更新不止于物理空间的焕新,也在于空间的附加值,比如人际交流属性。

全场最为吸睛的方案是对武夷路城市会客厅旁边小广场的改造,这是导师团“大咖”日本设计师的手笔。颇具亮点的是,他提出让周边居民一起体验用夯土共同建造空间。

邓智团说,公共场域的城市微更新可以提供更多第三空间的功能,这种参与的过程让公众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也是让城市变得更具活力的重要方式,能让“陌生”的大城市不再“陌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