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
近日,广发银行发布公告,要求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领域、投资理财领域、购买非消费型保险;不得用于生产经营领域;不得用于购买彩票、赌博等方面。除广发银行之外,海口农商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发布公告,加强信用卡消费和现金分期资金流向管控。银行对信用卡资金用途的管控力度再度升级,引发市场关注。
众所周知,信用卡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相应功能,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可以先消费、后还款。正是因为信用卡具备这些功能,因此很受消费者的青睐。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98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7张。2022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为22.14万亿元,同比增长5.34%;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为8.69万亿元,同比增长0.85%;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2.78万元,授信使用率39.25%。
(资料图)
另外,从上市银行公布的2022年信用卡消费数据来看,各行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型银行逊色于股份制银行。全部银行中,招商银行信用卡全年消费高达4.84万亿元,排在第一位;平安银行排在第二位,为3.39万亿元。国有六大行中,交通银行最高,消费金额为3.06万亿元,邮储银行最低,为1.16万亿元。
不过,在信用卡消费额度不断增长的同时,信用卡透支资金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有的信用卡持卡人透支后将资金用于购房、购买股票,有的用于归还贷款,还有的套现后用于生产经营,甚至用于赌博等。从近期监管部门公开的行政处罚信息看,受到监管处罚的机构中包括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股市案由的不在少数。某大型银行乌鲁木齐市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被处罚款60万元。某行因涉及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证券公司、对信用卡业务异常交易行为监控不力导致频繁套现等38项违法违规事实,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约1.99亿元。某信用联社员工使用信用卡非法套现,导致179.56万元资金损失等。信用卡资金偏离消费功能属性,既影响了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又加大了持卡人的还款风险和银行经营风险。
信用卡资金违规使用问题的存在,与银行机构放松信用卡管理不无关系。一些银行盲目追求发卡数量和发卡规模,片面强调市场占有率,放松授信审查,缺乏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结果导致大量资金难以收回,形成坏账损失。基于此,为规范信用卡业务经营行为,促进信用卡业务以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持科学理性消费,原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于2022年7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准确监测和管控信用卡资金实际用途。并明确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
银行机构对信用卡资金用途规范进行明确,加强流向管控,是落实监管要求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提醒消费者规范信用卡资金使用,避免出现违规风险;有助于维护健康、良好的信用卡市场秩序;有助于银行自身的内部风险防控,从而进一步提升信用卡服务质量。
笔者认为,各银行机构在信用卡资金流向管控方面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用途合法合规。
首先,应加强对信用卡客户的资信审核,严格授信管理。各行应通过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合法渠道了解分析客户信用状况,实施必要的多维度交叉验证,从严审核,严格防范多头借贷风险。根据客户信用状况、收入状况、财务状况等合理设置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上限,并纳入该客户在本机构所有授信额度内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实施严格审慎的信用卡授信额度动态管理,对于风险状况出现恶化的客户应当加强监测分析,及时采取调减授信额度等措施,有效防控信用卡风险。
其次,要强化信用卡资金实际用途监测和管控。各行应建立健全对套现、盗刷等异常用卡行为和非法资金交易的监测分析和拦截机制,对于信用卡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的信用卡持卡人采取限制交易、降额、停卡、终止分期等相关措施。各行还应进一步提升内部风控能力,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对信用卡套现、骗贷等行为的风险识别,降低信用卡违规使用风险。
最后,加强信用卡知识宣传和风险提示,促使持卡人合规用卡。各行要将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信用卡持卡用户的风险教育及风险提示工作,提升其合规用卡意识,避免用户将信用卡资金用于不当途径。同时,教育持卡人理性使用信用卡,不过度透支、违规套现、挪用资金,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守护好自己的“信用名片”。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要依法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的监管,不断强化对信用卡业务相关各类业务活动的延伸监测和规范,按照风险可控、稳妥有序原则,推进信用卡行业创新发展。对于信用卡业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卡资金使用监控不到位,导致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以及限制性领域的银行机构,要采取行政处罚等必要措施,以有效防控信用卡业务风险,促进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