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创业,24岁1600万。
2023-06-22 05:09:51 来源:创业新观察

李想恐怕是造车界最暴躁的主儿吧!

去年,有位车主座椅发现疑似水银的物质,找车店申诉。


【资料图】

调查结果还没出来,李想反倒先坐不住了,率先出来替自家座椅说话,弦外之音显而易见。

然而,这场风波并没有影响到他的钱包,当月汽车交付量依旧刷新纪录,让人不得不佩服,李总真了得。

毕竟,这过亿的身家也不是盖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李想)

1981年,李想出生在河北石家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父母都是当地老师,李想8个月大那会,父母双双考上中国戏曲学院,没时间照顾他。

于是,李想就被送回沧州市孟村县,跟着姥姥姥爷生活。

姥姥姥爷只有李想母亲一个女儿,自然对女儿的孩子特别宠爱。

姥爷曾打过战,身体多处留有刀疤,耳朵、胳膊还留着炮弹皮的炸痕。

他经常会跟李想讲过去,他英勇善战的光辉事迹,只不过李想常听得直打瞌睡。

姥爷还会带着李想去打猎,在外孙面前露两手。

左手抱着李想,右手扛着猎枪打麻雀,从来没有失手过。

那时候,姥爷就是李想心目中的英雄,可英雄也抵不过疾病的折磨。

没过多久,姥爷便因尿毒症去世了,李想与表哥抱在一起哭了几天几夜。

虽然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但李想也不抱怨他们,而且相反的是,他也正好落了个清闲。

当时,其他父母逼着孩子学二胡、京剧,而李想没人管他,他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时间。

父母回家时,还会专门给他带游戏机,为数不多的几次谈话,母亲就教李想理财。

每个月,母亲会给李想30元,用完就自己想办法,所以李想必须得学着理财。

也正因为父母的“放纵”,李想从小到大都很有自己的主见。

初中一年级,学校开设了一门电脑课,这是李想第一次接触到电脑。

从那之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电脑,没日没夜研究电脑。

高二那年,李想已经有一定的电脑基础知识,他给IT专业报刊写文章,靠赚稿费养活自己。

有一次,李想才思泉涌,躲在课堂底下写装机心得,洋洋洒洒写了5000多字,寄给了《电脑商情报》。

靠着这篇文章,李想拿到了500元稿费。

500元,这对一个高中生来说,算得上是一笔不菲的巨款。

从那之后,写稿成了李想生活的主旋律,上课学习仿佛才是他的副业。

1999年,李想实在看不惯那些电脑杂志,打肿脸充胖子,明明什么都不会,却还要硬凹错误的观点忽悠读者。

于是,他决定亲自上阵,给他们上一课。

做个人网站,教别人如何正确使用电脑,给网站取名“显卡之家”。

那时,李想已经上高三,正是升学的关键时刻,可他却发了疯似地搞起了网站。

为了兼顾学业,李想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搜集国外IT资料,抢先更新网站资讯,忙活完再急匆匆跑去学校。

有自习课,他也直接不上了,翘课跑到电脑城见见世面,试用新的软硬件。

由于文章质量高,更新快,李想的网站慢慢小有名气。

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快就有广告商找上门来,与他合作。

仅那一年,李想赚了几十万元广告费,平均下来,一个月收入就有2万。

一见网站整得风生水起,李想自信认为,自己就是天生做这行的料儿。

天才自当不走寻常路,于是他决定放弃高考,半路出家创业。

父母拗不过儿子,只好妥协同意了。

高考那天,同学们正在考场里奋笔疾书,而李想骑着自行车去领IBM网页制作软件。

刚好路过学校门口,看门大爷认出他,惊讶地问:“今天考试,你怎么还在这里?”

李想没有回答,默默骑着自行车走了。

一路上他一直在想,自己这个决定是不是过于冒险,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可当他回到家,埋头研究软件时,刚才的懊恼早已消失不见。

然而,创业这条路,远没有李想想象的那么简单。

虽然明确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可自己几斤几两,李想还是清楚的。

李想擅长做内容,了解需求,但对写代码、管理服务器一窍不通。

这时,他正好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朋友,两人非常聊得来,便决定一起创业。

他叫樊峥,比李想大4岁,学计算机的,当时正在深圳一家杂志社工作。

(樊峥)

被李想一挑拨,樊峥果断辞职,连夜跑来与好兄弟会面。

李想正人君子,主动让股40%给樊峥,他自己占股60%。

当时,李想手头上有10万积蓄,用于创业已然绰绰有余。

李想先是注册新的网站“泡泡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注册好公司。

这一年,李想18岁,樊峥22岁,他们立下誓言,要在互联网江湖里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在互联网寒冬面前,两个年轻人的热情,没有任何作用。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趁李想一不注意,给了他当头一棒。

原来的广告商口袋扁了,自身难保,停止投放,李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早就把积蓄花光。

两个人只能窝在出租屋,拿着可怜巴巴的稿费硬撑着。

但让他欣慰的是,即使有多难熬,这个冬天依旧会过去,春天马上就来了。

李想认识了邵震,邵震亲自找上门,提出愿意为他的网站在北京拉广告。

只需要给他月薪2000,其他事情全包在他身上。

李想沉默了,眼下这关口,他连养活自己都难,哪开得起这工资?

邵震明白他的顾虑,拍了拍他肩膀说:

“哎呀放心好了,这钱不用你们出,我自己挣。

你只要给我印盒名片就行,我去跑业务,工资就从广告收入拿,这样总行了吧?”

李想一听,有此等好事,马上爽快答应。

邵震也非常靠谱,一出马就拉回来14000元广告费,又换回三台电脑。

这样一来,工资、办公设备全都解决了,李想也看中了北京的潜力,决心在北京开分公司。

2001年底,李想拍拍屁股上京,留下樊大哥镇守总阵地。

李想在北京林业大学附近,租下一套60平米的民居。

那里既是他们休息的地方,也是办公场所。

工作累了就倒地睡觉,睡醒了接着干,日夜颠倒。

在他们的努力下,网站访问量已经达到每天四五万。

2002年初,他们搬进中关村硅谷电脑写字楼,那一年他们的收入突破100万。

22岁的李想,兜里有了点小钱,便想着挥霍,全款买下人生中第一辆车:

POLO 1.4MT,也买了房。

然而,美好之下,危机四伏,等到事情发生,李想才后知后觉。

2003年一天下午,没有任何预兆,公司一半的人集体辞职,这其中包括公司中心骨干编辑部。

编辑部要是散了,网站就会瘫痪,李想苦苦哀求挽留,可没有用。

而且,他们就算要走,李想也就忍了,可他们还投靠竞争公司,这不是等于公开拆李想的台吗?

李想来不及抱怨,只能马上重新招人,重新培训,这才暂时稳住阵脚,不然网站很快就玩完了。

好在这次危机并没有伤及公司半分,这一年公司收入突破200万。

2004年,由于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办公区早已容不下李想的野心,李想又将面积扩大至700平方米。

2005年,李想索性租下新东方对面的电子大厦,办公楼占地达1400平米。

一年的时间,办公面积扩大了足足两倍,可见当时李想公司的发展多么顺利。

这一年,李想公司的收入已经迈过千万元大关,达到1600万元,李想24岁。

2006年5月11日,李想接受采访,大气不喘一口地承诺:

“2006年我们要做到4000万,是05年的25倍。”

那时,李想还没想到,这一目标的实现,靠的却不是他的网站。

那时买下的那辆车,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李想还不会开车。

后来,他将那辆车送给还在上学的小女友,自己又再买了一辆宝马3系。

后来,他发现,当时市面上的汽车网站鱼龙混杂,做得非常糟糕。

于是,他便着手筹备了一个汽车网站,决定正式进军汽车行业。

当时团队就有10人,4个人没有驾照,李老板立马出资,让他们去学习。

当时的汽车行业就如一片青青草原,只有几只小绵羊在悠哉悠哉吃草,大家不争不抢,和睦相处。

结果,他们都没成想,一不留神就杀入一只饿狼,那就是李想。

最好的功夫,唯快不破,打入汽车市场,李想讲究快准狠,直击要害。

当时,市面上的汽车网站早已过上养老的生活模式,晚上与周末不更新。

可李想觉得,这两个时间段正是别人空闲的时候,此时不吸引他们,更待何时?

于是,李想每晚8点更新网站资讯,周末也保持进度更新。

汽车市场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李想总能抢在第一时间发稿,完全让同行无能为力。

那时候,如果有新车发布会,李想总是不请自来,发布会结束后,他当天就发出测评稿。

就这样,靠着这两招,李想的汽车网站成功收割一大批粉丝,李想也名声大噪。

可事业做大后,李想愈发觉得力不从心,他一个人要同时管理两家公司,根本应付不过来。

而且,李想有自知之明,他不擅长管理,术业有专攻,这事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办。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想认识了秦致。

秦致来头不小,本科清华,硕士哈佛商学院,毕业后还曾就职IBM、麦肯锡。

每一条单拎出来,都能碾压一群人,但如此厉害的人,是否愿意到李想底下工作,还是另一回事。

但无论如何,李想都想试一试,他求助薛蛮子,让他帮忙从中牵线。

虽然秦致答应见面,可秦致的口气也不小,他要求占有高比例的股权。

然而,董事会一口回绝,不愿让出这么多股权。

可李想明知道秦致是一员猛将,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左思右想,他只好咬咬牙,转让一部分自己的股份给他。

就这样,秦致如愿以偿拿着大股权,以总裁的身份加入李想的公司。

事实证明,李想没有看错人,公司在秦致的带领下,发展势头迅猛。

秦致加入的第二年,汽车网站用户数已经上升为全国第一。

然而,如此大的用户群体,自然需要强大的资金链兜底,不然很难运作下去。

在钱的问题上,李想犯难了。

他先是找到周鸿祎,可周鸿祎看了看李想的网站,实在看不出这网站有什么能力做到行业第一,拒绝合作。

(周鸿祎)

走投无路之下,李想只好又找薛蛮子帮忙,但友情归友情,生意是生意,这是两码事。

薛蛮子愿意投资,可前提是李想拿15%股份来交换。

当时,正好有股东转让12%股份,李想又努力凑了3%股份,全数交给薛蛮子,这笔交易达成。

但对于烧钱厉害的网站来说,这点钱只够塞牙缝,起不了大作用。

李想只能靠着泡泡网的利润来养汽车网站,勉强死撑着。

2008年,媳妇终于熬成婆,李想的汽车网站终于做到了行业第一。

错失了如此宝贝,周鸿祎只能强忍眼泪,苦笑着道贺。

但李想还没来得及高兴,全球金融危机大驾光临,公司资金链几近断裂。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李想欲哭无泪。

最让他难受的是,他与两位合伙人的铁三角友谊,也开始出现裂痕。

李想到处找救命稻草,但这时候,很多投资家不敢轻举妄动,资金收紧,根本很难撬开他们的钱包。

老板找不到钱,员工也急了,邵震带着一群小股东公开质疑李想。

邵震认为,公司如今陷入如此地步,作为领头羊,李想自然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

他提议,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最好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优化。

说人话就是,让李想引咎辞职,乖乖走人。

公司明明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凭什么自己要走人,李想不服。

最后,双方闹得很僵,邵震只好主动提交辞呈,离开了打拼多年的地盘。

邵震走后,财神爷就来了,澳洲电讯豪掷7600万美元投资,公司成功挺过难关。

有了资金的支持,汽车网站一路高歌猛进,闯入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网站。

2013年,李想带领汽车网站在美国上市,市值一度超过50亿美元。

第二年,李想33岁,他已经开着特斯拉,潇洒狂奔在路上。

当时,中国首批特斯拉用户只有7个,何其幸运,李想刚好是其中一个。

这时,他又认识了同行李斌,两人都是直性子。

那时候,李斌正好想试水汽车领域,两人一见面,李斌便大谈自己的宏伟蓝图,听得李想心潮澎湃。

当下,他就决定投资李斌1500万美元,成为李斌汽车公司的原始股东。

看着李斌的汽车出炉,李想也心痒痒。

他心想,比躲在电脑背后,自己亲自下场搞汽车更有趣。

2015年6月,李想辞去汽车网站总裁,成立车和家。

刚入局,李想便捣鼓出两款汽车,由于设计新颖,销量也不错,市面上非常看好。

先是程维投资理想,接着王兴大方掏出3亿美元,为李想的“理想”烧钱。

在李想忙于搞汽车时,他的汽车网站发展如日中天,市值水涨船高,已经超过百亿美元。

但李想似乎还是把汽车行业看得太过“理想”,造汽车这碗饭,他吃得不太顺利。

2020年开始,他旗下的理想ONE频频爆雷,事故不断。

这一年,李想汽车发生碰撞事故97起,其中有10起,汽车的前悬架下摆臂球头直接断轴。

要知道,当时李想问世的车型只有理想ONE,如果它出事,李想的汽车事业也要就此打住了。

于是,李想立即对汽车进行硬件升级,及时补救。

但不知是李想处理迅速,还是这一负面新闻,根本没有对李想造成影响。

这一年汽车交付量接连刷新纪录,李想赚得盆满钵满。

2021年,汽车公司收入达270亿元,这个成绩李想还不太满意。

他曾夸下海口,要打造一家千亿美元级别的汽车公司,十年后,比肩苹果公司。

可技术与供应一直都是李想汽车的两大软肋,如果不及时想办法解决,以上的承诺恐怕会沦为笑话。

但管他呢,李想就是那种先说话,后做事的人,即使最后结果不好,他也无怨无悔。

2021年底,李想跨过了四十岁关口,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给14岁的自己写了封信。

26年的时间,时代改变了,他也改变不少,但好在初心不变。

“26年后你的内心和行为与14岁时几乎一样,没有因为环境而让自己变得更复杂,这或许是这26年来最值得骄傲的坚持。”

26年过去,即使到了不惑之年,李想还是口无遮拦,没有活成别人想要的成熟稳重,但他已经知足了。

别人,就让别人去做吧,他想做自己!

回望李想的创业道路,充满崎岖,但他总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在我看来,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感知能力。

举个例子,散落在地上的珍珠,有的人看到的是散乱的珍珠,而有的人看到的是一串完整的珍珠。

李想就是后者。

当人们将几个独立的物体感知为一个整体时,耗费脑力的能量也是最少的。

当互联网有一丝发展苗头时,李想就已经看到了往后热火朝天的互联网时代,于是专注深根网站。

即使后来,遭遇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同行已经纷纷投降,可李想还是坚持走这条路。

因为他既看到了眼前的一片狼藉,更看到了未来的星辰大海,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程维曾说过:“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一个企业真正的瓶颈。”

世界是人类塑造的模型,真正的世界是没有边界的,谁能不断往外延伸,谁就能走到最后。

盲人摸象,如果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普通的盲人做法就是拿走耳朵。

可厉害的盲人,他能感知到这是一只完整的大象,甚至是一整个象群,他可能开始埋头修桥、修路,运走这一群大象。

比起创造边界,最重要的是打破边界,突破圈层,往更大的空间发展。

往往打败一个人的,不是具体的招数,而是招数背后的逻辑。

要想与众不同,就一定不要墨守成规,敢于推翻现实游戏,重新组局的人,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