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每逢假期钱包减半”,暑假期间家长们的钱包是否还“安好”,近日,话题“家长吐槽暑假40天孩子开销五六万”冲上了热搜。
如果只是看网友的账单,暑假消费一种是玩,一种是学。但是放在小孩子身上,可能会出现某种混淆。一是因为大量的兴趣班、研学游、夏令营之类的出现,让孩子在更具有娱乐性的氛围中学习,成了许多人的共识,从而也淡化了具体的功利化成绩目标。二是家长自身带小孩出省和出国,是游山玩水,也可以说是学习社会这个大课堂,怎么坐飞机、怎么叫滴滴、怎么写日记,都是学习,因此目标也是多元的。
一大家人出去玩,它是酒店、机票、餐饮、旅游、自驾、购物等加起来的总和。出国游,这个费用还会多几倍。既然家长是“借”孩子名义旅游的,就不要怪五六万元都是小孩子一个人花掉了。把钱花在什么地方,花多少钱,完全是家长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决定了。如果一个家长花钱缺乏预算,不提前有计划按月留存旅游资金;别人去欧洲;我也要去欧洲,别人奢侈,我也不能落后,那最后就不要把账算在小孩子身上了,因为小孩子本身就没有多少决策权的。
暑假花钱多少的真命题,就在于家长是不是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能不能透过现象看真相。比如小孩这个暑假需要更多的体能锻炼,如果带着他天天游泳打球,花不了几千元。但是全家飞到北京,排队玩环球影城花了两万元,回来抱怨花钱不值得,这就是随波逐流的必然结果。又比如,孩子需要学习古代历史文化,家长带他去成都不看金沙遗址,只是去玩太古里和锦里。在古城这个大课堂,过和广州一样的生活,如此花钱当然是效益很低了。
即使是参加有利于孩子的兴趣班,也需要定力,毕竟个体差异极大。加上山外有山,花钱本身没止境。同样是研学游,有豪华和节俭之风,有山寨游玩和真才实学的区别。一二年级就去外国大学研学、听讲座,可能满足的,其实是家长的心,而不是孩子的脑。如此还不如多去图书馆补充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和问题,再去探索遥远的世界。
暑假有预算有计划很重要,比预算和计划更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当前核心需要的理解。消费很容易,育才很艰难,对孩子的培养,是不能完全靠花钱就能买到的。
关键词: